九游会论坛-j9旗舰厅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2017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03-22     作者:  浏览数:3478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第3期技术简报


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一、2016年苹果产业发展状况

种植面积与产量稳定增加

      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抽样调查,预计2016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为246.69万公顷(3700万亩),比2015年增长3.52%,生产布局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2016年,全国苹果总产量预计为3405万吨,比2015年增产5.85%。部分主产区虽遭受冰雹、霜冻、干旱及高温等自然灾害,但对整体产量影响不大。

 

价格持续下降

      2014以来,全国苹果价格呈下降趋势。根据对主产省果农层面的实地调查,2016年苹果价格持续走低,一级果平均收购价(果农门口价)为4.70元/公斤,同比下降18%。全国苹果平均批发价为4.22元/公斤,同比下降20%;其中,富士苹果平均批发价格为6.30元/公斤,同比下降为20.55%。全国苹果平均零售价格为6.35元/公斤,同比下降17.67%。

 

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2016年,全国苹果单位面积生产成本约为7.51万元/公顷(5006元/亩),比2015年上涨3.48%,其中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优势区平均总成本分别为7.11万元/公顷(4740元/亩)、8.44万元/公顷(5627元/亩),比2015年同比上升2.2%、5.3%。全国苹果种植人工成本和物质成本分别为3.58万元/公顷(2387元/亩)、3.32万元/公(2213元/亩)顷,比2015年分别上升4.95%、1.7%。局部地区的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价格略有波动。

 

浓缩苹果汁出口量价同长

      2016/2017榨季,全国浓缩苹果汁产量预计为66万吨,同比增长约28.65%,浓缩果汁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16年,预计全年浓缩苹果汁出口量将达到61万吨,比2015年增加28.69%,出口均价为1090.28美元/吨,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均呈现恢复性增长。

 

鲜食苹果出口数量有所增长

      2016年,鲜苹果出口量扭转下滑趋势,有望达到150万吨,出口均价为1125.39美元/吨,同比下降10.80%,出口目的地主要为亚洲国家和地区,数量占比为85.27%。2016年鲜苹果进口量有所下降,约为6.40万吨,较2015年下降26.95%。

 

低效果园改造稳步推进

      2016年完成低效果园改造面积20.97万公顷,占到低效果园总面积的51.12%。新建果园中,矮砧密植果园面积比例达到70%以上。围绕克服水资源短缺瓶颈,注重果园生态保护,精准施肥施药技术、保水保墒措施、肥水一体化管理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

 

      二、2016年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风险加大

      2016年苹果总产量实现稳步增加,但与市场消费需求量相比,苹果供给量有市场饱和甚至过剩的潜在风险;且果品整体质量有所下降,价格分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优质优价、质次卖难”趋势更加明显。另外,经济下行大环境导致消费低迷,加之其他水果产量同期增加带来的消费替代冲击,苹果价格近两年下降明显,且销售进度慢。收购商为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收储数量也同期减少,苹果价格波动风险增加。根据近几年果品市场整体表现和产业发展周期预判,国内苹果产业或将进入新一轮波动调整时期。

 

产销衔接矛盾加剧

      全国苹果主产区果农抽样调查表明,全国苹果种植户的平均规模为7.98亩。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生产模式,造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发育滞后,产销衔接不够紧密,苹果生产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弱化。农业重生产轻流通现象,造成苹果种植户与市场在空间和时间上隔离,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力矛盾性错位,小规模种植户参与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另外,果品精深加工、附加值开发利用方面较弱等,阻碍了产业链条的延长和拓宽。

 

新型果业人才匮乏

      培育一批精通多种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化果业人才是发展现代苹果产业的内在要求。与现代果业发展人才需求相比,我国苹果产业现有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生产素质和综合性从业能力普遍较低,造成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纵向协作不足、产业横向融合有限,难以充分激发苹果产业发展的潜力。以培育懂技术、会经营、通销售、善于创业的新型职业果农、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果业合作社、流通企业,以及基层农技服务人员为抓手,加快构建新型产业经营体系,增强果业发展新活力。

 

      三、2017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

优质苗木繁育推广实现突破

      围绕苹果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政府、产业技术体系及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区域适宜性优质大苗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栽培模式,健全优质大苗繁育推广体系。优质苗木产业化培育进程加快,苗木生产的工艺技术规程得到规范,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苗木基础。

 

矮砧宽行密植栽培成为新建园主导模式

      矮砧宽行密植栽培模式既便于果园机械化作业、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果园用工,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果园生态系统、提升了果园经济收益水平。经过近年的技术示范与推广,矮砧宽行密植模式已成为我国新建果园的主导模式,也是我国果树栽培发展的主要方向。

 

“减肥减药”行动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在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引导下,苹果业界积极响应农业部启动的“减肥减药”专项行动,通过测土配方防控、精准施肥施药,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物理防治等果园综合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果园生产效率,而且对保障果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果农收入也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各级政府主导的“三品一标”、标准园建设等,在强调农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标准化操作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简易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随着整形修剪、促成花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树上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肥水管理逐渐成为果园增产增收的瓶颈。作为现代作物生产的重要技术,轻简化肥水一体化技术既适合我国小规模经营果园的生产需要,同时能大幅提高化肥利用率,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等诸多优良效果,已在苹果主产区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四、2017年苹果产业发展建议

      (1)区划引领产业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适宜性原则,结合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按照优生区、适生区、次生区三层级,优化《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区划》。强化《区划》引领苹果产业的发展效应,因地制宜发展区域适宜的主栽品种,优化品种特性及配置,注重提高苹果品质和效率,优化苹果栽培模式。硬化《区划》规制苹果产业的发展效应,抑制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盲目突破苹果产业区划、过度干预果农权益等行为,为深度推进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基础。以《区划》为基础,注重整合和优化配置支持苹果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市场规制政策,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先进要素向优势区聚集,提高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控制非优势区的苹果产能,为稳步提高产业质量及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主线,着眼破解果农小规模、细碎化经营环境问题,加快苹果优势区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和优化农地流转市场,为果农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明确产业政策目标,重点支撑经营规模在45亩以上的果农,促进优势区果农优先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破解产业技术推广、要素聚集过程普遍存在的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破解省力化技术创新难度大、组合集成创新难度大、推广普及难度更大困境,为有效推广先进技术和聚集优质要素,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注重培养涉果合作社,加快规范和培育涉果行业组织,提升其自律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3)以信息共享平台为纽带,促进产销衔接

      针对苹果产业发展商品化程度高,产品市场及要素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以及行业人才聚集度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高等特征,应该注重集成创新和推广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化为纽带,促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工程技术与果业资源、果业生态、果业环境治理一体化,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和市场资源整合,强化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功能,注重披露产业发展、市场价格、库存及产能等信息,强化苹果产业监测与苹果市场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克服果农与市场间的矛盾。重视支持苹果优势产区和果品集散地的批发市场、新型市场业态培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创建苹果基地以及果农紧密链接型的经营模式,提高苹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4)主推三大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升级及产业转型

      针对我国苹果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经营集约型及装备现代化转型特征,注重集成创新,着力推广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模式、肥水一体化管理模式、低效果园技术改造模式,促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工程技术与苹果生产、加工、储藏、交易、物流等技术规程及关键控制环节的标准一体化,创建具有典型性、竞争性的现代苹果产业技术规程及标准化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形成现代果园综合管理体系,推动苹果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向现代产业转型。按照“市场经营理念创新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创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有效克服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的要素配置效率低,综合成本上升快,以及总体效益及综合竞争力不高等问题。

 

      (5)注重人才培养,着力培育新型苹果产业经营主体。

      培育苹果产业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种植大户、合作社和果品企业等)可通过技术、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苹果种植主体的人力资本,提高苹果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增强其与市场的谈判能力,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发展。针对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功能提升、果农技术需求、果业人才短缺及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关键问题,着眼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结构统筹,破解基层果业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问题,形成汇聚专业人才和优化人才结构的环境,不断增强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激活果业发展新活力。

 

      (6)加大果品产后加工,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针对近年出现的果品滞销及果品供给过剩等问题。

第一

      应加大果品产后加工,大力发展其他加工产品诸如苹果干、苹果酒、苹果醋、苹果酱等,使中国苹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更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同时,优化品种结构,适度减少富士系列生鲜苹果种植面积,提高其它新优品种或特色品种的种植比例,发展加工专用性品种。

 

第二

      开拓多元化的苹果国际市场,促进苹果出口贸易。中国苹果出口市场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风险较高。今后,要积极开拓美洲、欧洲、非洲等市场,使出口市场多元化,避免对单一市场的高度依赖,同时也能有效扩大外贸出口,使中国从苹果生产大国转变为苹果贸易大国乃至强国。

 

第三

      积极培养多层次苹果消费市场,提高中国苹果的消费需求。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良品质,提高苹果的质量,同时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形成早、中、晚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协调的鲜苹果消费市场;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中国居民人均苹果消费水平。

 

(7)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苹果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苹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是新时期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新举措,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新思维。应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以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为根本,以融人、融资、融产为设计理念,创新与创建农业经营新业态融合模式,完善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与功能机构,优化苹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苹果产业的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