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圣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九游会论坛
news and information
-
我省首次在加拿大推介陕西苹果
记者从省果业局获悉: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陕西省果业管理局联合主办,加拿大中国总商会协办的中国·陕西果品加拿大多伦多推介会,12月17日在多伦多市举行。这是我省首次在加举办的陕西果品推介活动。 加拿大农业部、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加拿大中国总商会、加拿大福建社团联合会、加拿大果品贸易公司以及陕西果业代表团等总共70多名中加官员、企业家参加了该推介会。《世界日报》、《明报》、《加中时报》、多伦多中文电视台和多伦多在线等当地新闻媒体全程报道了该次商务推介活动。 推介会上,省果业局局长王振兴向参会人员全面介绍了陕西苹果发展现状、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情况。陕西华圣果业、陕西海升果业公司的代表介绍了鲜苹果和浓缩苹果汁生产、贮运和出口等情况。我省代表团还组织了陕西苹果展示品尝活动。 加拿大农业部市场与产业服务司、园艺与特殊作物局长郎纳德·哲朗德先生在致辞中,高度赞赏本次苹果推介活动。推介会结束后,省果业管理局局长王振兴接受了《世界日报》记者的专访。我省海升、华圣、蒲城金鑫、蒲城小平等果业企业受加拿大企业之邀,对加企业进行了考察并深入洽谈,达成了一批果品贸易意向与合同。
-
中央综治委副主任陈冀平一行亲临华圣果业考察调研
2010年12月25日下午4时,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在陕西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洪武,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刘自成,西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杜航伟,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曾松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刘铁泉及未央区区委书记郭大为,区委副书记吴智民,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张炜等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华圣果业公司进行考察调研,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在考察过程中,陈冀平兴致勃勃地到车间和j9旗舰厅的文化展厅了解华圣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亲自试用无伤探测仪对华圣装箱的苹果进行检测。参观车间后,陈冀平对华圣执行的严格的质量标准深感满意,并亲笔题下“华圣走向世界”,勉励华圣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
华圣果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华圣果业公司经过近五年的精心准备,扎实作业,在陕北优生区八千多亩有机果园通过了ecocert认证机构的最终审核,符合中国有机国标gb/t19630系列标准要求,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陕北宜川县两千余亩基地通过德国ceres认证机构的审核,符合欧盟ec834/2007及ec889/2008有机标准的要求,最终取得欧盟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有机产品证书的取得顺应国家的低碳环保的国家政策,顺应陕西省推广有机苹果种植的号召,并且为华圣苹果的销售网络拓宽了道路。
-
延安市副市长彭祖佑一行莅临华圣果业参观考察
2010年11月15日,延安市副市长彭祖佑携延安市科技局张宇局长等一行,莅临华圣果业参观考察,与华圣集团总经理王魁,华圣果业副总经理尚大伟、彭小强等进行了亲切会谈,并听取了华圣果业在建立苹果产业技术服务合作方面所做工作的情况汇报。 彭祖佑副市长亲下车间,与华圣员工亲切交谈。在之后进行的研讨会上,华圣集团总经理王魁汇报了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华圣果业为了推动延安苹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方面所做的准备工作。王魁指出,双方应本着“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发挥基地、资源、市场、技术的综合优势,开展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高果农技术水准,增强果农商品意识,助推延安苹果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彭祖佑对华圣果业在科技创新、服务三农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强调,华圣果业与延安果农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作为中国果业的龙头企业,华圣果业需要做好基地建设,以及国人消费理念教育的工作。延安市政府将在基地建设、土地流转、技术服务、产品营销、融资等方面给予华圣果业以协调帮助。公司副总经理彭小强在研讨会上汇报了华圣果业采供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经理王魁表示,延安市政府对华圣企业的关心使华圣人很受鼓舞。如果能建立起与延安果农的合作,将在最大的范围内与果农共享利益。始终坚持“公司与果农双赢、农户先赢”的合作原则,为中国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华圣集团与延安市科学技术局举行合作签字仪式
11月2日上午,陕西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经理王魁、华圣果业总经理曹继华、尚大伟、彭小强一行在第十七届杨凌农高会杨凌国际会展中心二楼西会议室参加了集中签约仪式。出席签约仪式的有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祖佑、陕西省科技厅巡视员杜克飞,延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张宇。华圣果业总经理曹继华代表华圣集团和延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张宇先生关于《苹果产业技术服务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 为了推动延安苹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延安市科学技术局与陕西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果业公司签订了“关于建立苹果产业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本协议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挥基地、资源、市场、技术综合优势,开展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达到提高果农技术水平,增强果农商品意识,为果农搭建产销全方位服务平台,助推延安苹果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
华圣集团党委召开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7月25日,华圣集团公司党委在周至耿峪松润园避暑山庄召开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各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40余人,大会由党委副书记周国荣同志主持,党委副书记何帆同志做重要讲话。 何帆同志在讲话中对集团党委2009年度工作做了全面、详细汇报和总结,并对下一步要开展的“创建先进党支部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动员。 他说当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他要求各支部要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打造特色鲜明、为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经常性动力。 在大会上华圣果业支部及4名优秀共产党员受到集团党委的表彰,并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华圣果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这是对该支部一年来的党务工作及全体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成绩充分肯定,荣誉属于支部,更属于支部每一个党员同志。
-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个苹果的经济学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陕西华圣果业公司时说,一个小苹果,可以看出大问题,可以读出中国的经济学。的确,每个细胞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信息,每个经济细胞的变化更是经济冷暖的直观反映。正所谓滴水映日,叶落知秋。 为此,本报记者深入走访了华圣果业公司,对其进行全面解剖,试图从苹果的内销和外销情况,读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变化态势;试图通过对苹果种植、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观察,触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脉动。 苹果太多了 难忘的砍树之痛 眼下,正是苹果套袋的关键时期。正在果园为苹果套袋的陕西扶风县南阳镇西权村姚马组村民马升良高兴地说:“这几年家里苹果套上纸袋后,苹果的质量明显一年好过一年。去年,我家4亩苹果就卖了2万多元,占全年家庭收入的70%。”今年,他早早就与华圣果业公司签订了4亩地的合同。 然而,就在十几年前,陕西果农们还因为苹果卖不出去而大面积砍树。 “那时,主要是销路不畅,而且没有自己的品牌 。”陕西省果业局副局长刘玲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市场情况逐渐恶化:红富士苹果由每公斤1.8元左右下跌到0.6元—0.7元。最后,成箱的苹果摆在马路边,8分钱一斤都没人要,“挥泪砍苹果树”的村子比比皆是。专家保守估算,1996年至1999年,陕西省的苹果面积每年至少以5%的速度递减。 苹果的大起大落引起强烈反响,“太多了”的呼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专家指出,产业调整方向就是产业收缩。 编辑点评: “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问题,是我国的农业生产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一次次阵痛,根源在于极端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变化莫测的消费市场之间不适应、不衔接。现在回头看看,就陕西乃至全国而言,十多年前包括苹果在内的农产品供应并不过剩。为何出现“太多了”的假象?关键在于供销严重脱节,且销售半径狭小。 销售太难了 九成果农等客上门 刘玲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当年“(好果每斤)2元、3元买不到,(赖果每斤)2角、3角卖不掉”的情况,主要源于全陕西90%的苹果销售都是果农等客上门,或托朋友、找熟人。 为打破僵局,陕西苹果开始了原始的品牌竞争。最多的时候,陕西苹果的品牌达到50多个。1999年,华圣苹果第一次出口到欧美市场,陕西苹果实现了出口量零的突破。 “在市场中摸爬多年后我们才发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应当是农户的果园。”陕西华圣集团公司总经理王魁说。 1997年,华圣果业成立之初就瞄准国外市场。可是东跑西撞了大半个地球也没签下几个单子。“这时候我们才明白,农业产业化必须脚踏实地从田间地头做起。想跟国际化市场接轨,如果没有可靠的生产基地和严格的质量体系,无异于缘木求鱼。”王魁说。如今,华圣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20多个苹果生产县建立了基地,逐步解决了产销脱节等问题。 编辑点评: 商品核心竞争力在于过硬的质量。没有可靠的生产基地,再多的销售渠道也是无源之水。 但是,决定企业生死成败的,更是商品能否最终卖得出去,因此马克思将销售环节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其优势在于销售这最后一个环节,市场主体更趋集中,因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为提高,对市场的把握更为灵敏,可以根据市场信号及时调整生产、加工的规模和方向,进可攻,退可守。 标准统一了 技术创新提升附加值 记者在现代化的气调库房分检处理车间看到,一箱箱去年采摘的红艳艳的苹果刚刚出库,准备在今年苹果收获季节前的空当期上市销售。苹果经过冲洗、分检和装箱,由一辆辆载重汽车运到海关出口。 在飘荡着果香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碌着。大型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着室内的温度、氧气等各项指标的设定以及各种果品的指标差别。王魁说:“我们去年销售了5万吨苹果,一部分要归功于公司的标准化建设。” 从一开始,华圣就致力于做高端市场国的食品认证。至今,华圣苹果获得了几乎所有有关食品质量的认证。 洛川县旧县镇荆尧科村是华圣苹果出口欧盟的认证基地。从2003年开始,全村1000多亩苹果园按照“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生产管理。果农张天生最震撼的一次是,有一天来了几名老外,把田间挖了一米多深的一个口,“人家要抽查泥土里有没有污染物。” 编辑点评: 通过现代气调技术手段保存苹果,不仅延长了苹果的寿命,更实现了与同类产品错开周期竞争,减弱了档期供求波动的影响。 事实证明,简单加工只能生产初级产品,利润极薄。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而对产品的生产、加工的流程和质量管理实行标准化,则可保持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可靠性,增强产品和服务的普适性,对赢得消费者忠诚度和实现产业化意义重大。 内外平衡了 组建国内市场营销公司 如今,华圣苹果已远销到欧洲、北美、中东、东南亚等56个国家和地区。据说在英国、加拿大等市场,华圣苹果卖到了当地同类苹果的最高价。“我们的出口每年稳定在4万吨左右。今年外部市场需求还比较稳定。”华圣果业公司总经理曹继华说。 刚起步时,华圣的出口占了全部销售的90%。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进步,华圣的眼光也转了过来。曹继华分析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水果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食品。特别是苹果消费的高端市场,有非常巨大的开拓空间。 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华圣果业果断调整思路,在确保英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市场的同时,去年底组建了庞大的国内市场营销公司,把市场终端由过去的批发,一下延伸到超市,构建起全国营销网络。到目前,华圣已在全国建立起了7大区域营销网络,华圣苹果已闯入全国10大城市的45个主流超市,销售门店超过400家。 最新的统计表明,华圣果业全年销量预计能够达到5万多吨,其中国内销量占到四成以上,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已经形成。用曹继华的话讲,就是“抗击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编辑点评: 我们既要扩大内需,又必须稳定外需,两者不可偏废。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企业要有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多元化的品种结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既要面向发达国家市场,也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从而保证“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产品的销售离不开国内消费市场。而消费市场稳定又离不开经济稳定和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收入增长了,潜在的巨大市场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市场。我国出口企业如果立足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内销,可以避免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冲击。 果农小康了 转变增长方式才能致富 黄陵县隆坊镇鲁村的张天光,过去是有名的穷户,今年靠着10亩苹果,进账了3.2万元。村主任张正录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苹果是历年收成最好的一年,仅靠苹果,全村人均收入就达到2643元,146户农户中,有45家是苹果万元户。在华圣的20多个苹果基地县中,像鲁村这样靠苹果脱贫甚至致富的村子,数不胜数。 这些县,由于地处渭北旱原,绝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土地根本不适合种粮食,农民曾经长时期地徘徊在贫困线上下。在国家级贫困县旬邑,全县29万人口有将近半数依靠苹果产业脱贫。部分栽果树早、面积大的农户已进入小康水平。县委书记刘新余对记者说,如果不是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旬邑县即使在财政救助下脱贫,也难保不再返贫。当地村民也说,最漂亮的小楼房都是果农盖的。 洛川县的变化更是让果农们看到了光明的前景:洛川是省级贫困县,近几年,该县果农的人均收入不断攀高。2000年是1400元,今年预计可达到6000多元。县长谢京帅说,没有苹果产业,就没有全县100%的村修通沙石路,今年洛川100%的农民投保农村医疗保险,人均投保15元。 编辑点评: 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从20多年的探索实践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应用较广,特别在化解市场风险、带动农民生产致富方面,比较成熟。 从陕西华圣果业的成功经验看,“一个苹果的经济学”似乎可以总结为如下的“多赢等式”:产供销一体化 技术创新 标准化 规模化 内外两条腿走路=丰厚收益=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产业升级=增长方式转变。
-
小苹果何以“看出大问题”
小苹果何以能“看出大问题”?就像传说中砸在牛顿头上的那只苹果,华圣果业公司车间里的那些储藏了一年仍鲜艳如新的苹果,凝结着近20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沧桑和希望。 迄今为止,农产品是国际贸易中争端最多、最保守的一个领域。近年来,大米、牛肉等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甚至演变成一些国家的街头政治。温总理将“小苹果”放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背景审视分析,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问题的高度重视。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刚从温饱线上走出来的农民开始向市场要效益。然而,“多了多,少了少”的问题循环往复,折腾不断。这个在渭北高原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而盛产的苹果,就不止一次出现“果贱伤农”的困境。 诸如苹果这样的被当地政府和农民普遍看好的所谓“效益农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其实背负有别于二三产业的天然劣势。在生产环节,这些农产品没能摆脱春种夏收、靠天吃饭的季节轮回;在消费环节,因为保鲜等原因往往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相对狭小的销售半径。由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生产周期长,其丰歉情况容易放大供求矛盾,从而强化通胀预期,因此政府干预较多。如今,用高科技和先进营销手段“武装”起来的这只“小苹果”,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这些劣势,不仅实现了“一季收获四季销售”,而且让传统的“提篮小卖”演变成国际贸易。 所谓一滴水能见太阳。陕西的这只“小苹果”,还折射出时下艰难的结构调整等重大课题,并为我们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树立新的榜样和信心。苹果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并且不断追随科技和市场需求。一只小小的苹果告诉我们: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并且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依靠科技进步为基本抓手。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但世界经济复苏仍非常缓慢,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政府的责任就是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只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保证群众就业,才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 或许,这就是小苹果的“可以看出大问题”“可以读出中国的经济学”的原因所在。
-
温总理考察华圣果业
这是7月16日,温家宝在陕西华圣果业公司向企业负责人详细询问苹果出口情况。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渭北高原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盛产优质红富士苹果。陕西华圣果业公司是一家以苹果产业为主业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化企业。这家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先后在20多个苹果生产县建立了基地,带动果农10万多户。他们推广使用苹果套袋技术,解决苹果表皮粗糙、果色老化和易于污染的问题。企业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气调保鲜库,有一半产品出口国外。温家宝考察了企业的保鲜库和分选车间。在分选车间,一箱箱去年采摘的苹果刚刚出库,准备在今年苹果收获季节前的空档期上市销售。虽然在保鲜库里储藏了一年,但苹果色泽鲜艳如新。经过清洗、烘干、自动分选的红富士苹果,按照规格和质量分门别类地装箱,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温家宝向企业负责人详细询问了苹果出口量、价格的变化情况,考察了苹果质量检测程序。他还向来企业参加培训的果农了解生产和收入状况。温家宝对大家说,我一边在车间看苹果,一边思索国内外的经济走势。小苹果可以看出大问题。苹果的销售离不开消费市场,而消费市场稳定又离不开经济稳定。从苹果外销市场的变化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的变化。现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但进程非常缓慢,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既要扩大内需,又必须稳定外需,两者不可偏废。面对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企业要有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多元化的品种结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这样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温家宝接着说,一个小苹果,可以读出中国的经济学。政府的责任就是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只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保证群众就业,才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我希望农民通过种苹果不断增加收入,工人通过加工提高苹果附加值使工资不断增长。
-
正上坡的碌碡还得使劲推
“苹果的新鲜度、硬度还这么好,每公斤23.6元还能接受”。6月12日,西安市粉巷华润万家超市华圣苹果专柜前一位姓郝的女士边挑苹果边连声称赞。据悉,华圣苹果现已闯入全国10大城市45个主流超市,销售门店超过400家。 开栏语: 以苹果为主的陕西果业,经过20多年的大发展,如今水果产量居全国第二,苹果、猕猴桃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当前,果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在我省,果业是关系着千万人口发展的大产业,当前市场仍在不断拓展,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千方百计为发展鼓劲,增强发展信心,汇集积极的产业力量,显得格外重要。对此,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与《陕西日报》合作,开辟“陕西果业”专栏,每月出刊一到两期,以营造浓厚的发展舆论环境,引导产业方向,寻找发展中的问题,用典型引路等,以促进我省果业持续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省果业管理局成立近10年来,以苹果为主的陕西果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陕西果业规模和品质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居领先地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果业大省。近日,记者专门就发展问题采访了省果业局长王振兴。 记者:请您首先扼要介绍一下近10年来陕西果业发展的大体情况? 王: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我省生产多种北方落叶水果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渭北黄土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省委、省政府充分利用渭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审时度势于2000年作出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2001年成立省、市、县三级果业综合管理部门。自此,省果业管理局指导全省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使陕西果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农业部把陕西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之一,进行重点建设。接着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随后陕西苹果又加入欧瑞金组织,成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去年陕西苹果通过中国—欧盟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短短8年时间,陕西果业跻身于全国果业大省行列,并在世界果业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以苹果为主的果业,现已成为陕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记者:请问陕西果业目前发展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王:经过近10年来的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陕西果业呈现出诸多优势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到去年,全省果园面积达到1517万亩,水果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吨,达到1150.4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的1/10,成为中国水果生产第二大省。其中苹果面积和产量为847.4万亩和805.2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3和世界总产量的1/8。实现了苹果面积、产量、品质全国第一的目标。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7.5万亩,产量50万吨,居中国第一,占到世界的1/3左右,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秦岭北麓猕猴桃集中产区。 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省已建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秦岭南坡浅山柑橘产业带、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带、大中城市近郊时令水果产业带等。品种的多元化、系列化和国际化格局也已初步形成。红富士、粉红女士、嘎拉、玉华早富等优良苹果品种占到了90%以上,从7月份到11月,每个月都有一个主打品种上市。海沃德猕猴桃、红提葡萄等也已成为主要栽培品种。桃、杏、李、樱桃等时令水果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种格局。 绿色有机果品和出口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已建成绿色水果面积30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果品基地。经欧盟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中国与欧盟互认的有机果品基地11.5万亩,每年可生产15万吨有机果品。建成出口欧盟、东盟、北美等国家的认证基地80万亩,为扩大国际高端果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得到加强。自2000年以来,仅果汁加工业吸引投资累计20多亿元,使我省果汁年加工能力增长了4倍。建成全省浓缩果汁加工企业20家44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80万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果品贮藏能力300多万吨,其中气调库、冷藏贮藏能力达到125万吨。全省苹果产后分选线已增至60条,每小时加工处理能力300多吨。 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我省果品已销往东盟、欧盟、阿盟、非洲、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苹果出口连续10年实现了两位数的持续增长,浓缩苹果汁成为陕西外贸出口第一大宗商品,出口和创汇均占到全国一半以上,占到世界贸易量4成以上,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赢得了话语权。2008年以来,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下,我省果品出口创汇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陕西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王:从经济效益上讲,2000年我省果品总产值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对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为780元。去年全省果业(仅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 “从2001年起统计口径由总产值变为增加值”,基地县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2400多元。洛川、旬邑、印台、宝塔、宜川等县果农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占纯收入的75%以上。渭北黄土高原正在由穷变富。 从生态效益来讲,全省上千万亩果园占有林面积的12%,使我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4个百分点,果业成为生态陕西的又一个支撑点。 从社会效益来讲,果业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全省1300多万农村劳动力,专门从事果业生产的果农有300多万,加上季节工和从事果品运输、营销等二三产业的人,大约有600来万。果业还是技术密集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农民在学习果园管理技术的同时,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在龙头企业带领下闯市场的过程中,增长了市场知识,在与客商打交道中,增强了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 记者:作为局长,请您谈一下对今后产业发展还有哪些想法? 王:从整个大产业的发展速度来说,的确令人欣慰。但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把陕西果业由大做强,还需走很长的路。坦率地说,陕西果业走到今天,好比一个正在上坡的碌碡,方方面面都在鼓劲,使劲地往上推。今后果业要成为强势产业,要做出更高的效益,还需各方面继续鼓足劲地往上推。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强调: 食品安全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问题摆在我们的议程中,不但国际如此,国内也是如此。几年前外省发生的橘蛆事件,以及蔬菜农药超标和猕猴桃 “膨大剂”、“保鲜剂”的滥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都给我们果业敲起了警钟。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我们的产业就会持续发展,否则,一旦发生问题,别说你的产业有多大,几年时间就跨掉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伴随着发展,今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省果区现就可明显看到这种状况,劳动力越来越显得紧张,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今后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节本增效。部分县搞得“果树枝(秸秆)粉碎堆沤腐熟还田”技术,广泛推广的“灯、板、带”技术,对节省物化投入,都非常有效,今后各地要下功夫推广。 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给外向型的果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加之金融风暴的侵袭,我省的果业外贸困难重重,不断开拓新的域外市场,比如毗邻的印度,乃至东欧市场,我们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我省苹果产量现已达800万吨,但贮藏能力与之还不匹配,加快贮藏能力的建设,已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从这一点认真研究,就可发现我们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仍很低,虽然各地都已组织起许多果业专业合作社,但组织水平低,运作不规范,整体规模小的问题仍很突出。这些问题,已成为今后发展中的障碍,若解决不好,我们的产业将会萎缩,决不可掉以轻心。
-
华圣采供网络2010年度业务经理培训进行的如火如荼
2010年华圣采供网络行政中心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本着提高业务经理的工作热情,提升团队凝聚力,本着“利用内部资源、采取多种手段、注重实用技能、逐步提高素质”的原则,结合工作重点和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在1-4月份分别在富县、洛川、宜川三个总站启动了一系列主题为《新形势下的农资销售》、《果树营养学》、《工作可乐》等培训活动。 采供网络针对业务经理的培训,通过视频 授课 拓展以及励志电影的形式进行。培训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各总站经理纷纷带头,组织部门员工进行配合培训工作的开展。其中各总站经理、文员、运营中心、行政中心和技术中心100余人次参加了此次培训。 采供网络将此项培训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纳入培训计划内。行政管理服务中心每月根据各总站的培训需求,届时将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
-
华圣采供网络2010年第二期管理人员培训落下帷幕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这是5月19日—20日华圣采供网络富县、洛川、宜川总站,及各级行政管理人员70余人在西安华圣果业公司进行为期2天的,主题为《倍速提升—职场精英特训营》培训时,培训讲师刘洛夫先生经典语句中的一句。 为确保2010年农资销售任务的顺利完成,采供网络提出:“半年一战,站必胜!”的响亮口号。为配合销售工作任务的开展,行政管理服务中心特聘著名培训讲师刘洛夫先生对管理层人员进行主题为《倍速提升—职场精英特训营》的专题培训。 此次培训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模块:《成为职场精英的黄金法则》、《高绩效团队的角色认知》、《卓越领导者的特质塑造》、《誓师大会》。通过理论 实操 案例 现场情景演练 游戏互动 心灵之旅的形式进行,旨在进一步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化意识与正面积极的心态, 来增强爱岗敬业精神;通过提高员工的销售技能及职业形象的塑造,来激发员工夏季追肥销售热情。 通过两天的培训,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将生硬的讲解表现的活灵活现。良好的互动环节、精彩的课间拓展,在寓教于乐中,此次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